译文
《由仪》:万物的生长都有相宜的条件。
德行高尚的君子,由他的本性和相宜的条件才能产生。
贤明的君主,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。
鱼儿在清澈的池塘中悠游,鸟儿聚集在平坦的树林中。
它们自由自在地鼓动双翼,闪耀鱼鳞,发出美妙的声音。
臣子抒发忠诚之志,君王竭尽爱民之心。
时通政和,还有什么顾虑,只需顺其自然。
教化使人民和顺,武德令天下归心。
注释
仪:宜。
肃肃:恭敬貌。
率性:循其本性。
“明明”二句:言明君以仁爱为政。明明,察。后、辟,皆为古代天子或诸
束皙(261—300),西晋学者、文学家,字广微,阳平元城(今河北大名)人。博学多闻,性沉退,不慕荣利。曾作玄居释,张华见而奇之。后王戎召皙为掾,转佐著作郎。复迁尚书郎。赵王伦为相国,请为记室。皙辞疾罢归,教授门徒。卒时,元城市里为之废业。门生故人,立碑墓侧。有集七卷,(《隋书经籍志》、《唐书志》作五卷)传于世。 7篇诗文
开明帝时,蜀有五丁力士,能移山,举万钧。每王薨,辄立大石,长三丈,重千钧,为墓志,今石笋是也,号曰笋里。
周显王之世,蜀王有褒、汉之地。因猎谷中,与秦惠王遇。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,王报珍玩之物,物化为土。惠王怒,群臣贺曰:“天承我矣,王将得蜀土地。”惠王喜。
乃作石牛五头,朝泻金其后,曰:“牛便金”,有养卒百人。蜀人悦之,使使请石牛。惠王许之。乃遣五丁迎石牛。既不便金,怒,遣还之。乃嘲秦人曰:“东方牧犊儿!”秦人笑之,曰:“吾虽牧犊,当得蜀也。”
惠王知蜀王好色,许嫁五女于蜀,蜀遣五丁迎之。还到梓潼,见一大蛇入穴中。一人揽其尾掣之,不禁,至五人相助,大呼抴蛇,山崩。时压杀五人,及秦五女并将从。而山分为五岭,直顶上有平石。蜀王痛伤,乃登之,因命曰“五妇冢山”;于平石上为望妇堠,作思妻台。今其山或名五丁冢。《华阳国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