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枝花·湖上晚归
张可久〔元代〕
[一枝花]长天落彩霞,远水涵秋镜。花如人面红,山似佛头青。生色围屏,翠冷松云径,嫣然眉黛横。但携将旖旎浓香,何必赋横斜瘦影。
[梁州]挽玉手留连锦英,据胡床指点银瓶。素娥不嫁伤孤另。想当年小小,问何处卿卿?东坡才调,西子娉婷,总相宜千古留名。吾二人此地私行,六一泉亭上诗成,三五夜花前月明,十四弦指下风生。可憎,有情,捧红牙合和伊州令。万籁寂,四山静,幽咽泉流水下声。鹤怨猿惊。
[尾]岩阿禅窟鸣金罄,波底龙宫漾水精。夜气清,酒力醒,宝篆销,玉漏鸣。笑归来仿佛二更,煞强似踏雪寻梅霸桥冷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长空映照着绚烂的彩霞,秋水宛如明镜倒映远方。花朵如美人嫣红的脸颊,山峦则像佛头青般深邃。四周景致如画,翠绿的松柏小径云雾缭绕,远山宛如美人轻描的黛眉。只要身边有这般美景与佳人的陪伴,何必再去吟咏那梅花孤傲的瘦影呢?
我挽着佳人的玉手在花丛中流连忘返,靠着交椅指点着银瓶畅饮。嫦娥独守月宫,想必也感到孤单吧。回想当年苏小小的风情万种,又不知如今她身在何方?东坡居士的才情与西子的娉婷之姿,总是那么相得益彰,千古留名。我们两人在这幽静之地私游,在六一泉亭上赋诗抒怀,每当月圆之夜,便在花前月下弹琴吟唱,十四弦下乐声悠扬。真是可爱至极!我手持红牙板为她伴奏《伊州令》。四周
赏析
张可久是元代散曲创作大家,传世作品数量无人能及,这首《湖上晚归》描写了作者与恋人一同泛舟湖上所见之景,语言色彩绚丽,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。作品表现了作者闲情自适、逍遥自在的精神乐趣,凸显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生活的心灵世界。
【一枝花】开始便描绘了一幅渔舟唱晚、夜归故乡的美景:夕阳缓缓沉入湖心,余晖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。湖畔红花娇艳欲滴,宛如恋人羞涩的脸颊,远山则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青翠欲滴,熠熠生辉。恋人的黛眉弯弯,面庞娇柔,令“我”心生无限怜爱。作者以生动的笔触,将“我”与恋人共泛舟上的温馨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眼前,内心的欢愉与恋人温婉可
简析
《一枝花·湖上晚归》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套散曲。此曲写情侣夜游西湖、兴尽而归的情景。以比拟手法写西湖夜色,景物的变换与人物的活动融为一体。以词法填曲,精心雕琢;曲辞秀美,对仗工整,音调和谐。大量熔铸前人诗词名句入曲,又自铸新词,俊语连珠。这首曲集中体现了作者工丽典雅,以词藻取胜的艺术风格。此曲为传统元曲名篇,不失为张小山的代表作。
张可久
张可久(约1270年~约1350年),字小山(《录鬼簿》);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山(《尧山堂外纪》);一说名可久,字伯远,号小山(《词综》);又一说字仲远,号小山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庆元(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)人,元朝著名散曲家、剧作家,与乔吉并称“双壁”,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。现存小令800余首,为元曲作家最多者,数量之冠。他仕途失意,诗酒消磨,徜徉山水,作品大多记游怀古、赠答唱和。擅长写景状物,刻意于炼字断句。讲求对仗协律,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。 251篇诗文 187条名句
题朱知事云樵图
刘崧〔元代〕
使君昔隐灊川曲,惯逐山樵伐云木。
一从去作宪幕宾,长忆灊川好林谷。
灊川之东山插天,中有峭壁何崭然。
寒光夜接九华雪,秀色日射峨眉烟。
褚君妙笔世稀有,为写兹图传不朽。
山气清含五粒松,江光绿浸三春柳。
长裾曳杖为何人,从以樵斧方逡巡。
层峰正隔秋浦水,仙境似与柯山邻。
山回峰转愁欲暮,斸药携琴更深去。
林路时冲虎豹过,湍崖暗激蛟龙怒。
此图此景何清奇,疑是当年亲见之。
采芝南岭去已远,濯足东涧来何迟。
只今却上青霄立,斩伐芟夷乃其职。
卷曲宜刊恶木枝,乔修要简良材植。
人生穷达焉可期,云中樵者非君谁。
会稽太守自结驷,王屋山人方看棋。
功名时来信所遇,伐木丁丁为君赋。
他年持斧绣衣行,还忆灊川卧云处。
楚天遥过清江引·有意送春归
薛昂夫〔元代〕
有意送春归,无计留春住。明年又着来,何似休归去。桃花也解愁,点点飘红玉。目断楚天遥,不见春归路。
春若有情春更苦,暗里韶光度。夕阳山外山,春水渡傍渡,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?
殿前欢·拍栏杆
乔吉〔元代〕
拍阑干。雾花吹鬓海风寒。浩歌惊得浮云散。细数青山,指蓬莱一望间。纱巾岸,鹤背骑来惯。举头长啸,直上天坛。